法律人生 > > 正文
律师推荐
相关推荐
咨询推荐
关于思考,我们法律人的“尽头”应该在哪里?
日期:2019-10-14 浏览次数:0有个村子立下过一条规矩,都不准偷别人家的粮食。但是,有一天争议发生了。张三突然说自家的粮食被李四偷了,李四却说与他无关。两人的矛盾越闹越大,因无人调解,两家开始互相报复,闹得整个村子都不得安生。面对外来的“威胁”,村子也没有人站出来一起抵御。后来,村子里有人问,为什么不调解纠纷呢?
是的。可找谁合适呢?
村子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遇到过不少的矛盾与纠纷,人生阅历丰富,而且,年纪大了之后,清心寡欲,面对争议相对公正。于是,大家有了矛盾之后,纷纷找老人调解。村里的人也会拿些粮食给他作为报酬。解决了纠纷,村子也可以安心谋生存,大家渐渐地富裕起来。
法律的“起点”
简单的社会环境下,村子里可以依靠老人当做纠纷的裁决者。一旦,社会关系复杂后,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司法体系。法律,就是这样一步步演化而来的。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这时就需要一套强制性的规则体系。
而法律的规则,是通过权利来确立人际关系的边界。正如,上述的故事中,粮食是张三家的,张三拥有着食物的所有权,不论李四出于什么目的偷了张三的食物,都是不被允许的。法律,就是要通过权利意识来告诉大家,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如果做了不能做的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程序的“形成”
法律,像是一位公正的长者,有力量的保护着每个人的权利,维护社会的秩序,但在实际纠纷中,因双方各持说法,面对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法律又该如何让人们接受裁判的结果?答案是,依靠程序。
首先,程序是制度化解决纠纷的过程,核心在于中立的裁判者;其次,为了保证中立,程序规则还会限制强势方帮助弱势方;第三,程序里不能变的目标,不是做到结果的绝对正确,而是保证公平参与,把纠纷解决掉,这也应该是法律本质的目的。
法律是为了谁?
法律是因谁诞生?为了独立的个体?当然不是。
从一开始,法律就是以整个社会为对象来设计的,它服务的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法律规则的确立,要对所有人普遍适用,不是具体合理,而是整体合理。如果每个问题都要具体分析,那我们就不需要法律了。
比如,如果当事人认为判决结果不正确,是不是可以继续走程序,把官司打到满意为止?这是否定的。几乎所有的法律体系,都会设置终审制度,来保证案件的结果都有终局性。也就是说,一旦法院的终审判决生效了就不能更改。无论是美国的三审终审制,还是我们国家的二审终审制,都是终局性的判决。
法律的“终点”
我们法律人一直都很看重终局性。如果法律没有了“终点”,就无法完成解决纠纷、维护秩序。因此,必须有所取舍。如果反反复复再审,生效的判决就会变得无效,导致“终审不终”,让人们永远生活在不确定当中。
法律能做的是保证公正的审判,而不是完美的审判。人们需要的也是最终的判决,而不是最好的判决。如果不断推翻生效的判决,不但纠纷没有解决,而且司法的权威也荡然无存了。那还有什么正式的纠纷解决途径呢?
法律人的“思考”
一个十八岁的男孩频频因醉酒、超速驾驶被送到法官那里,有一天法官问了他一个问题:未来你想成为什么,是想进监狱,还是死亡,还是成为某个人?男孩低下头,击溃他人生的不是一次犯罪,而是不愿意重新振作的罪恶感,此刻摆在眼前的只有这三条路,法官直击心灵的一句话,男孩内心深受震撼,当场回答:我要成为某个人。
之后他参加了商业驾驶执照的考试,成为一名踏踏实实自食其力的卡车司机。二十年后,他因违规停车罚单案件再度出现在法官面前,案结后他当庭讲述了这个发生在二十年前的故事,他语带哽咽,为被改变的人生,向法官深深道谢。
这个故事中的法官是八十二岁的美国法官Frank Caprio,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网红法官爷爷”。听当事人讲完二十年前的故事时他的笑容,那么温暖。他说,你上来,我要握握你的手。他握着他的手,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那一刻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法官,而他也不是当事人,他真诚地为他欣慰,他们之间没有距离。
早在多年前的一次庭审,就有不少人知道了他。那是一个违规停车罚单案件,当事人是一名女士,她来到法庭,神情格外沮丧,她被开出的罚单金额累计400美元,一贫如洗的她,没有能力偿还。
法官问她,何以违章停车那么多?
她说,一切都与儿子的死有关。儿子被杀,为了安葬他,她吃了一张罚单。然后因为儿子有75美元的欠款未还,她的低保被取消,去社保局处理,出来又吃了一张罚单。再后来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在法院处理和房东的纠纷,她败诉,庭审结束出来,又吃了一张罚单。雪上加霜,400美元令她眼泪汪汪。
听完她的遭遇,老法官默默将罚款降到50美元,然后问她:支付这笔钱你需要多长时间?
她说:我现在就有。
他又问:交完罚款你还能剩多少?
她说:还有5美元。
法官说:我不会让你带着5美元离开的,我取消所有罚单!
这次庭审令多数人印象深刻,但也有的人说,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自由裁量权?若有那么大的权利,这样的好法官谁不会当?按照他的处理方式,那些罚单几乎是白开。然而,他感动人们的,绝不单是免单。
Frank Caprio最动人之处,也许就在于他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他认真倾听他们的故事,从不把那当狡辩。法官首先是人,他把自己放得很低,给予当事人更多的是生而为人的理解和同情。他又不忘自己身为法官的责任,宽容中他一直试图唤醒的是人们的内心。他成了大众对法律人的理想。
当法律之光、执法者之魂照向最卑微的群体,照向最黑暗的角落,真正的公正和平等才有可能。不枉不纵,是法律人的职责担当,是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最高法影视中心曾推出了一部电影《特别追踪》,海报上留下这样一句话引人深思:最高的法律是人的良知。
推荐阅读
- 生活明朗·奋斗精彩丨迎“五一”春游活动看过来~2024-05-14
- 【信凯视角】离婚约定将财产全部归一方所有,债权人的权益如何保护?2024-05-06
- 边卫东律师为中国交响乐团做法律专题讲座2024-05-06
- 【信凯视角】邯郸初中生杀人案,法律应当优先保护作为受害者的未成年人2024-03-28
- 信凯视角丨合同违约金十大常见法律问题解析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