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推荐
相关推荐
咨询推荐
保证期间如何确定
日期:2016-07-04 浏览次数:0
一、保证期间如何确定
保证期间(包括起算点及期间长短)一般由保证合同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予以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无效或不明确,适用法律的相关规定。通常,前者称为约定保证期间,后者称为法定保证期间。根据担保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法定保证期间的确定为:
1、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所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约定的保证期间不明确的,如约定“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之类内容,保证期间为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二年。
如果主合同没有约定主债务履行期间,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主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时起算。
二、保证期间的效力
1、一般保证保证期间的效力
债权人必须在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否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连带保证保证期间的效力
债权人必须在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包括起算点及期间长短)一般由保证合同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予以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无效或不明确,适用法律的相关规定。通常,前者称为约定保证期间,后者称为法定保证期间。根据担保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法定保证期间的确定为:
1、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所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约定的保证期间不明确的,如约定“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之类内容,保证期间为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二年。
如果主合同没有约定主债务履行期间,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主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时起算。
二、保证期间的效力
1、一般保证保证期间的效力
债权人必须在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否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连带保证保证期间的效力
债权人必须在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上一篇:什么是合同法中债的担保
下一篇:合同法中债的担保
推荐阅读
- 【信凯快讯】中关村街道司法所所长吴德宽一行莅临我所参观指导2024-05-14
- 生活明朗·奋斗精彩丨迎“五一”春游活动看过来~2024-05-14
- 【信凯视角】离婚约定将财产全部归一方所有,债权人的权益如何保护?2024-05-06
- 信凯视角丨合同违约金十大常见法律问题解析2024-03-28
- 信凯视角丨“私造浮桥案”再审改判:彰显法、理、情的统一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