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生 > > 正文
律师推荐
相关推荐
咨询推荐
国家公祭日: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日期:2019-12-16 浏览次数:0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也是第6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近年来,纪念馆的幸存者照片墙上,一个个灯箱接连熄灭,年迈的老人陆续离世。见证者正在凋零,但血与泪的记忆却不曾忘记。
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岁月砥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从一片废墟上起步,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硝烟散去、和平安宁,这段岁月依然让人们铭记在心。以国之名,行祭之礼,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2018年12月13日,《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开始正式实施,“默哀一分钟”不再是一种情感和道义上的约束。《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细化了国家公祭活动相关保障措施,对包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内的国家公祭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公民的行为规范等,提出了相应的法律要求。条例中规定人民群众应当用恰当的方式、端正的态度去对待国家公祭。任何公民,有义务也有权利对不当言论,批评、检举、举报、制止。另外为深入开展中小学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南京大屠杀史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例》还构建了全面完整的国家公祭宣传教育体系。
历史深刻地昭示着后来者,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真正反思,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有大国意识的重要参照。每年的12月13日,我们以国家名义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进行公祭,不仅有着重大意义,更有深远启迪——唯有经历过惨痛历史的民族,才会主动站在人类命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找到持久的和平之道。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捍卫正义。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潮奔腾向前,我们更应弘扬抗战精神,凝聚中华儿女之力共筑复兴梦想。
今天,我们处在最为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中国正在大国崛起,正在平崛起、依法治国。我们自豪于生逢其时的大国荣耀,也决不能忘却风雨如晦的弱国苦难。设立国家公祭日,让亿万国人形成一种全民自觉,以警示国人对惨痛历史的复原和回忆。大国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不间断的过程,它需要具体的物化。国家公祭日用仪式感的定格与固化,就是要用国家之力为历史正义撑腰,以民族之力为和平发展护航。和平,是人类最根本的福祉。热爱和平,也更要懂得珍惜和平。
推荐阅读
- 【信凯快讯】中关村街道司法所所长吴德宽一行莅临我所参观指导2024-05-14
- 边卫东律师为中国交响乐团做法律专题讲座2024-05-06
- 【信凯视角】邯郸初中生杀人案,法律应当优先保护作为受害者的未成年人2024-03-28
- 精彩绽放丨信凯律所庆祝“3·8”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成功举办2024-03-28
- 喜报丨信凯律所中标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延庆分局法律顾问项目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