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

主页 > 合同纠纷 > 合同担保 > > 正文

律师推荐

  • 沙云翠

    信凯合伙人

    执业证号:11101201411349735

    北京电台《京城大律师》栏目专聘律师,海淀区律协权保委委员,海淀区律协老律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律协老律师

    了解详情 在线咨询
  • 傅应俊

    信凯合伙人

    执业证号:11101201411349735

    信凯企业投、融资法律事务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管理、法学双重学士学位,曾担任数十家大中型金融机构的法律顾问

    了解详情 在线咨询

未约定保证期间 该在什么时候起诉担保人索偿

日期:2021-04-25 浏览次数:56

>>

未约定保证期间,该在什么时候起诉担保人索偿?这个问题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问题。涉及到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实现。下面由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小编为大家就这个问题进行解答。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对读者了解债务纠纷的法律规定有所帮助。

一、未约定保证期间,该在什么时候起诉担保人索偿

依据《民法通则》第88条和《合同法》第66条的规定来确定,即“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债权人提出合理宽限期后,就会使原来不明确的主债务履行期得以确定,也使保证期间的起算点可以明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3条规定,主合同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借款合同中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限为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依据担保法第二十六条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因此,根据是否约定担保期限,确定担保期间起算时间。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二、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区别是什么

1、规范的目的不同。

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民事权利的限制,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加快民事流转,维护稳定的社会交易秩序。保证期间的设定基于保证制度中平衡当事人利益的考虑,立法上向保证人斜倾以维护保证人的利益,避免债权人因怠于行使权利而加大保证人的风险。

2、规范的性质不同。

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的现有秩序,属法律强制规范,因此当事人不得以法律行为加长或减短,也不得预先抛弃时效的适用;而保证期间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双方的区别在于,诉讼时效属法定期间,保证期间属约定期间。

3、起算点不同。

诉讼时效起算点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时,而保证期间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开始起算。

4、法律效力不同。

诉讼时效属可变期间,可因一定的法定事由而发生中止、中断或延长的法律后果,诉讼时效届满,消灭的仅是胜诉权或产生抗辩权,实体权并不因此而丧失。而保证期间在性质上属于民法理论中的除斥期间,即权利人享有某种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期间已过,该实体权利即告消灭,消灭的是实体上的权利。保证期间届满,债权人尚未主张权利的,则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丧失的是实体权利。传统民法理论认为,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断、中止或延长。

如果读者有其他的法律问题需要援助的,可以到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咨询,我们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可以帮助你。

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法律门户第一站,免费为当事人和律师搭建在线沟通平台。是咱老百姓找律师法律咨询、打官司的最佳选择。您可以通过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免费找本地律师委托案件、咨询法律难题、查阅法律法规及日常法律常识等。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汇集全国知名律师专职律师在线援助,有法律问题就上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咨询下。